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——《水調歌頭》蘇軾
中 秋
又是一年中秋月,銀色的月光灑滿大地,驅散著黑暗 和陰霾,給人以遐想和力量,空氣中也仿佛飄散著桂花淡淡的馨香。中秋的明月,在世人眼里是高潔、溫柔、多情、美好和團圓的象征,是一塊世上最甜、最香、最圓的月餅。
眼看中秋節就快要到了。把思念之情寄托在食物上,是我們歷來的傳統。八月十五的夜晚自然要回到家中,一邊吃月餅,一邊與家人好友共同欣賞那一輪圓月。
是時,睥睨環宇的月光不僅給團聚者憑添不少樂趣,就是天各一方的親友、戀人,任他山之阿,水之涯,只要清輝所及,彼此的思念也會因月光而溝通。古人說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“每逢佳節倍思親”!所以,闔家團圓,舉杯歡暢,才是最美妙的趣事。異鄉的月亮再美再亮,也不如陪伴在親人的身旁,陪伴是對父母和親人最深情的告白,陪伴是最高的孝道,最珍貴的禮物。此時,中秋夜月, 秋高氣爽,望月凝思,露水沾潤,思念的情愫在微涼的秋風中悠然飛揚。
中秋佳節,團圓之日。游子思鄉,夫妻別離,士人落魄,官宦失意……一時間,人世間所有的情感好像都在秋天的月光下迸發,觥籌交觸,詩意盎然,古往今來,佳作不勝枚舉。“何當載酒來,共醉中秋月。”秋月情如斯,佳話傳人間。
月亮的虧盈,使人想起親人的聚散,所以蘇東坡有了"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悲歡離合"的感傷,而朗朗的圓月又讓親人們感到"天涯共此時"的慰安,于是便有了"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"的完美期盼。
中秋這個團圓夜,最溫柔的時光,應該就是一家人團圓了。
家是最溫暖的地方,
因為那里,
有自己最愛的人,
和最愛自己的人。
中秋佳節:
一家人團聚在一起,
就是最大的幸福!